close



「夜光藻」(學名:Noctiluca scintillans),
屬於甲藻門單細胞生物(英語:dinoflagellate),
俗稱「海耀」,又稱夜光蟲」,在馬來西亞和台灣也被稱作「藍眼淚」,
為一種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,能作生物發光(bioluminescence)。
這種藻類之所以能發光,是因為其體內數以千計的球狀胞器中,具有螢光素-螢光素酶,
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電源供應器,讓夜光藻在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時發出螢光。
要看到夜光藻的形態也需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才能看見的。

夜光藻為異養有機體,它能夠吞噬,會以浮游生物、矽藻、甲藻、細菌,
甚至魚卵為食,有文獻指出,矽藻為夜光藻最愛的食物;它也能以光合作用生存。
夜光藻進食是用其觸角來把食物方放進口裡吃掉。而它的觸角只有一個。

夜光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範圍相當廣泛,
通常在沿海地區、河口或是大陸棚淺水區即可看到此藻類的蹤影,
因為這些地區通常有豐富的浮游生物,讓夜光藻有充足的食物來源。

甲藻類生物以吃浮游生物維生。

有時一些游泳者在海中會看到夜光藻發出的光芒,
因隨著海浪浮動,因此又被稱為「海上幽靈」或「海上鬼火」。
甲藻類所形成的不只是赤潮,形成的顏色取決於的藻類液胞,
例如一旦綠藻類大量聚集,即會形成「綠潮」。
甲藻類本身並無毒性,但其吞食浮游生物之後,體內會留下大量的氨,
這些氨會被藻類排泄出來至附近水域,
有些特殊甲藻類則能將之轉化為神經毒素(例如亞歷山大藻),
造成該水域中的生物死亡。
夜光藻的生物發光現象又被稱為「藍眼淚」,在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現象,
在台灣的墾丁、花東海岸和外島即時有所見,
2012年4月在台灣馬祖地區即出現大量「藍眼淚」現象。
據報導,知名導演李安當初拍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時,
本欲將此景加入片中,因數量不夠多而作罷。

同樣的現象在美國加州的West Linda Mar海灣和澳洲維多利亞州的吉普斯蘭湖皆有發現。
2013年8月13日晚,福建平潭壇南灣的沙灘上惊現「藍眼淚」,
在海浪的拍打下,不斷出現熒光色的藍點,整個海岸線猶如浩瀚的銀河星空,
讓人彷彿置身在“阿凡達」的美妙世界裡。
據遊客報料,壇南灣已連續多日出現「藍眼淚」奇觀。
「藍眼淚」也是台灣馬祖旅遊的一大亮點,
在每年4月到5月之間都可以欣賞到馬祖「藍眼淚」奇觀。






「藍眼淚」的四大特點:
1、
「藍眼淚」是一種在海底生存的微生物離開海水只能夠生存10秒浪漫卻短暫。
2、
只有吹南風且漲潮藍眼淚才會出現。
3、
每年4月到5月之間「藍眼淚」會在台灣馬祖的海灘上發光。
4、
如果浪夠大藍眼淚會飄在空中在你身旁——像螢火蟲那樣。

「藍眼淚」作為一種在海底生存的微生物,它的出現需要一定的條件。
當日退潮時,「藍眼淚」並不是很多。但猶如螢火蟲般的小光點,依舊讓人很留戀。





感謝您的點閱。圖文整理自網路分享,若有侵權,煩請告知即刻刪除。感恩之至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cky women - 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