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藝 術 小 百 科
【樂器巡禮】薩克斯風的起源與發展
作者﹕琴媛 整理

源起:
      薩克斯風(Saxophone)只有150多年歷史,它是1840年比利時人Adolphe Sax所提出的構想,薩克斯風的發明,可能是Sax在店裡無聊時把低音豎笛(bass clarinet)的吹嘴裝到ophicleide(一種用按鍵的銅管)上所發現的。1842年,他造了一把C調的bass saxophone,它得到法國作曲家Hector Berlioz的讚賞。白遼士(Hector Berlioz)是當時歐州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,他在各種媒體上說Adolphe Sax發明的這種樂器最具有人性的特點,並且把自己的曲子改為用它來演奏。
1845年Adolphe Sax得到法國軍隊的合約,薩克斯風就大量被使用在軍樂隊中。
在管樂器中,薩克斯風算是易學的。它兼具有『木管簧片』與銅管延伸出來的『開孔共振』管身的特性,所以容易吹奏,也容易調整偏音值和變化音色,更能夠發展出介於木管與銅管之間的特殊演奏技術。

      第一位出名的薩克斯風手是法國人Edouard Lefebre (1834-1911),1873到1892年間在Patrick Gilmore的樂團中演奏。隨著薩克斯風的流行,使用的人也越來越多。在1910年左右,許多歌舞團為了戲劇性的效果,他們引進了薩克斯風的獨奏或重奏。薩克斯風家族的組合很適合做重奏,更重要的是薩克斯風容易學,所以很快就傳開了。

薩克斯風
      爵士樂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使用薩克斯風。第一個想到用薩克斯風做即興演奏的是Sidney Bechet,他是紐澳良的豎笛手,後來則成為爵士史上偉大的soprano sax演奏家。他的影響雖然不及Coleman Hawkins的tenor sax,但是他是第一個證明薩克斯風可以用在爵士樂的人。爵士樂追求新奇多變,又要有甜美的聲音,而薩克斯風剛好都具備了。

      除了Gershwin(蓋西文)的管弦樂作品以及Maurice Ravel(拉威爾)1928年的Bolero(波麗露)之外,薩克斯風在1920年代的室內樂及交響曲作品中也開始展露頭角,例如Bela Bartok(巴爾托克)的The Wooden Prince,Aaron Copland(柯普蘭)的鋼琴協奏曲與第一號交響曲,Darius Milhaud(米堯),Percy Grainger, Paul Hindemith (亨德密特)等。到了1930年代初期,薩克斯風在音樂廳中的表現進步最為顯著,三位古典的大師--德國的Siguard Rascher、法國的Marcel Mule、以及美國的Cecil Leeson,從一片空白開始建立起古典薩克斯風的典範,確立了今天薩克斯風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。

薩克斯風家族
      所有薩克斯風都可作獨立演奏。完整的薩克斯風家族是有8種不同型號,最常見的有4種,分別是Bb高音管,Eb中音管,Bb次中音管及Eb低音管。知名的演奏家Kenny G 手中為直型的高音薩克斯風;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則是次中音薩克斯風的業餘愛好者;至於爵士樂手掛在身上,喇叭口垂在膝蓋旁的,則是性感的低音薩克斯風。

優質薩克斯風的基本要件:
一、組裝紮實、結構精密、底座堅固、手感順暢這些都是機械性方面的基本要求。
二、吹奏輕鬆、音色亮麗、共鳴穩定、音質厚實,這些都是吹奏方面的基本要求。

臺灣薩克斯風的原鄉----后里
很多人以為薩克斯風是外國人使用的樂器,應該也是外國製造,卻不知這項樂器最大的生產地,竟是在一個向以馬場聞名的臺灣小鎮----后里。

民國三十六年,連昌樂器社創辦人張連昌、留日醫師張騰輝及地方仕紳張基盤等一群愛好音樂的后里年輕人,組成一個輕音樂團到處演奏,不料有次張基盤家中發生大火,團內僅有的一把薩克斯風被燒毀,張連昌本身是畫家,專精工筆,便運用他在工筆畫上的功力,把被解體的薩克斯風三百多個零件,一一繪圖註明,再用三年半的時間一一複製,終於全臺首支自製的薩克斯風誕生了。

當這把全臺第一支的金屬管樂器,被一位菲律賓華僑高價買走後,張連昌才知道作樂器也是可賣錢的,於是便開始了與薩克斯風的不解之緣。張連昌一生中收了百餘位徒弟,使得后里製作薩克斯風的業者,大多是師承張連昌。由於當初薩克斯風價格不錯,因此很多學徒出師後紛紛自立門戶,形成后里在民國七十年到八十年間,有二十餘家薩克斯風製造工廠的盛況,后里也就成了臺灣重要的管樂器製造重鎮。

全盛時期,臺灣每年產出的薩克斯風約五千多支,產值近十億元,全球有三分一以上薩克斯風來自臺灣,其中七成產自后里。
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6/4/1/n1267244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cky women - 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